产业网
投融资
大数据
企业界
新势力
计划书
商道经
研究院
首页 > 企业界 >城市 > 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1
棋盘网 · 编辑:棋盘012
《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China's Urban Business Environment Index Report 2019)由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在2019年5月11日举办的“2019中国营商环境研讨会暨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发布会”上联合发布。报告还公布了全国经济总量前100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软环境指数TOP10排名、硬环境指数TOP10排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2],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3]。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要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应对复杂形势的重要举措,建立企业参与营商环境政策制定的工作机制,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基于新时代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去年研究发布了《2018中国省级行政区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经济规模排名前100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了研究和评估,推出《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以期更好地推动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化,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一、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介绍
按照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软硬环境都重要,硬环境要继续改善,更要在软环境建设上不断有新突破,让企业和群众更多受益”的精神,我们将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分为硬环境指数和软环境指数。其中,硬环境指数占营商环境指数的权重为40%,具体包括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2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软环境指数占营商环境指数的权重为60%,具体包括技术创新环境、人才环境、金融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等5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
硬环境指数综合考虑了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点考量了新时代居民和企业对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公共产品的新要求,更为全面地衡量一个城市硬环境的综合水平。例如,城市硬环境指数中自然环境除了包括一个城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还将近年来人们颇为关注的空气质量纳入考察范畴。基础设施环境除了包括人均道路密度、公共汽车密度、公路物流和交通客流的承载能力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清洁能源的普及度、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水的处理率、市政设施完善度等生态和民生基础设施纳入了考察范围。
软环境指数不仅考察了技术创新环境、金融环境和人才环境等创新企业发展的要素条件,还将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纳入考量范畴,以反映对于投资创业、企业经营、吸引人才的综合支持程度。
例如,软环境指数从政府研发投入力度、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成果储备等维度评估技术创新环境;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外资吸引力等维度评估金融环境;从高端人才供给、政府文教投入力度、本地人才供给、大学数量等维度评估人才环境;从民营企业活跃度、学术文化、文化场馆建设等维度评估文化环境;从消费市场规模、服务市场规模、就学便利度、就医便利度等维度评估生活环境,等等。
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重点考虑了数据和指标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可比性,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评估方法和指标设计客观公正。本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所有指标的数据来源均为各城市的公开统计数据,采取了等差数列评估方法,与分档评估相比,排除了主观分档的干扰,不人为干预分级结果。
第二,指标具有鲜明的矢量特征。本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涉及的所有三级指标,分为正向指标、中值指标和反向指标三类。正向指标数值越大,分数越高。比如,软环境中衡量金融环境的当地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即为正向指标,金融资产规模越大,分数越高。中值指标越靠近中值,分数越高。比如,硬环境中衡量自然环境的月平均气温指标,10-15摄氏度为中值,离中值越远,分数越低。负向指标数值越大,分数越低。比如,硬环境中衡量空气质量的PM2.5浓度指标,浓度越高,分数越低。
第三,兼顾了不同规模城市的可比性。本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以相对量指标为主,在指标设计上,对三级指标的原始数据,通过人均、密度等相对化处理,淡化了各地人口或面积不同的影响,增强了不同发展规模城市的可比性。
第四,同一城市可进行不同年度的比较。在评估方法方面,我们采取了相对得分法,能及时反映出不同城市营商环境的相对变化,对同一城市可以回溯到其历史年份,方便纵向动态的比较研究。
二、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概况和特点分析
本报告对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总量排名前100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覆盖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4个直辖市,以及广东、江苏、河北、浙江、云南、新疆、四川、陕西、山西、山东、辽宁、内蒙古、江西、吉林、湖南、湖北、黑龙江、河南、贵州、广西、甘肃、福建、安徽等23个省区的重要大中城市,不包括县级市。宁夏、西藏、海南、青海辖内因没有城市进入经济总量排名前100,故评价中未包括上述4个省区的城市。
根据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结果,排名前十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武汉、杭州、天津、成都、西安。
七成指标排名前五,助力上海夺魁。上海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86.73分,其中软环境指数和硬环境指数均排名第二,基础设施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和金融环境等5个二级指标均进入前三,其中基础设施环境和文化环境排名第一。在35个三级指标中,高端人才供给、政府文教投入力度、外资吸引力、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消费市场规模等18个指标均列全国前三,有近七成的指标位列全国前五,其软硬环境的综合优势明显。
北京软环境指数排名居首,受自然环境影响,营商环境指数位列第二。北京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84.63分,其中软环境指数位居全国榜首。在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等5个二级指标中,北京均排名前三,其中人才环境和金融环境优势最为明显,位列全国首位。在24项软环境三级指标中,北京的科研人才供给、政府文教投入力度、大学数量、学术文化、服务市场规模、技术成果储备等12项指标均位居首位。但受到空气质量、气候环境、森林覆盖率等自然环境的制约,北京硬环境指数排名较为靠后。
深圳硬环境指数位居第一,技术创新环境领跑全国。深圳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84.48分,其中硬环境指数排名第一,软环境指数排名第四。深圳在经济发展速度与环境质量改善两方面实现了良好的平衡,在全国GDP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深圳的空气质量排名第一。深圳一直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机构数量、技术专利数量、科研支出等居全国前列,技术创新环境名列第一,其中技术人员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但在人才环境方面,本地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大学数量等仍有可提升的空间。
广州本地人才供给优势明显,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83.32分,名列第四。其中软环境指数位居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5个软环境二级指标均位列前十。人才环境指标排名第三,其下三级指标中,本地人才供给指标位居第一,本科以上人才、科研人才、大学数量等指标均列全国前五。生活环境排名第二,其下三级指标中,就医便利度、就学便利度分列第五和第六。硬环境指数排名第九,其中城市排水管道密度、公共汽车密度等三级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十,但人均道路拥有面积排名较为靠后。
南京、武汉分列第五和第六,硬环境指数排名均高于软环境。南京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83.22分,位居第五。硬环境指数排名比软环境更为靠前,硬环境指数排名第三,软环境指数排名第六。二级指标中文化环境排名第三,其中衡量市场文化的私营企业活跃度排名第二;金融环境排名第十,与其余二级指标相比排名相对靠后,在外资吸引力方面,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有一定差距。
武汉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81.66分,排名第六。其中硬环境指数排名第五,软环境指数排名第七。近年来,武汉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骨干网络、老旧社区改造,大都市区的交通建设,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指标排名第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排水管密度、客运量等三级指标也均位居前十。作为中部地区的龙头城市,武汉的人才环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大学数量和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分列第2位和第3位,在本地人才供给数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杭州金融环境更具优势,天津基础设施优势突出。杭州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80.30分,位列第七。受到人均道路面积等指标的影响,硬环境指数排名第20位,软环境指数排名第五。金融环境排名全国第四,相较于其他二级指标,排名最为靠前。
天津的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80.06分,名列第八,其中硬环境指数排名第15位,软环境指数位列八。从二级指标来看,天津的基础设施指标最为突出,排名第三,其中排水管道密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天然气普及度、公路货运量等三级指标均排名前十。天津一直致力于建设富有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重视图书馆、博物馆、歌舞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文化环境指标排名第五,其中反映政府投入力度的文化教育支出占比指标位居第三。
成都和西安营商环境指数分列第九位和第十位,成都金融环境占优,西安生活环境更突出。成都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78.12分,其中硬环境指数排名第14位,软环境指数排名第九,西安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76.85分,硬环境指数排名第18位,软环境指数排名第十,两市软环境指数排名均高于硬环境。受到西部地理环境的制约,成都和西安的自然环境排名较为靠后,但人均基础设施环境在西部地区排名最高,分列西部第一名和第二名。软环境方面,成都的金融环境排名第五,在5个二级指标中排名最为靠前,其中外资吸引力、融资环境等三级指标均排名前十。西安生活环境的优势最为明显,排名第一,其中消费便利度、就学便利度、就医便利度等指标均排名前三分之一行列,其中就学便利度位居第二。
三、规律与启示: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剖析
(一)金融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关度最高,人才、技术、文化环境正相关度也超69%
从城市营商环境指数7个二级指标来看,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与经济规模的相关性分别为0.77、0.71、0.70、0.69、0.63、0.62和0.13,所有二级指标均与经济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金融环境相关性最高,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和文化环境仅次于金融环境,自然环境相关性最低。
近年来,中国各城市在金融、人才和技术创新环境的提升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努力聚集金融资源、吸引高端人才,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从统计规律来看,也印证了金融环境、人才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城市对于文化环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学术氛围不浓、人才引进来留不住、相关民营经济活跃度低等现象。从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结果来看,文化环境也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对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二)软环境改善对优化营商环境作用更为明显,部分城市细分指标已现突破
根据软环境指数评价结果,在中国经济规模排名前100的城市中,2019城市软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天津、成都、西安。此次评价结果显示,软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与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高度一致,软环境成为决定城市营商环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苏州、长沙软环境指数分列第11位和第12位。苏州近几年注重在金融领域的创新,首创了综合金融服务,专门服务创新企业,同时建立了江苏省首个征信体系试验区。在三级指标中,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外资吸引力三项指标均位列前十。长沙近年来也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建设中的湖南金融中心,已经入驻了300多家机构及配套企业,该市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外资吸引力三项指标均位居前十五,金融环境指数位居11位。
除了前文提到的合肥和珠海在软环境,尤其是技术创新环境方面的亮眼表现之外,重庆也正在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计划,推进教育与产业对接、人才与发展匹配的数十个专项和重点任务,在西部地区人才环境指标中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六,其中政府文教投入力度和大学数量等单项指标均排名前五。
(三)硬环境的差异在缩小,软环境的差距较大
根据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结果,硬环境指数排名前十的分别为深圳、上海、南京、无锡、武汉、青岛、厦门、苏州、广州、济南,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各占五席。而在我们去年研究发布的《2018中国省级行政区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中,硬环境指数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浙江、上海、江苏、天津和福建,均为沿海省市,排名前十位省市也大多在沿海地区。这显示出,相较于省份间,具体城市之间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其硬环境建设方面的先发优势已经不再突出,一些发达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的硬环境差距在缩小。
从分差来看,100个城市硬环境指数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49.08,但软环境指数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高达81.15。这表明,经过几十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各城市硬环境方面差距逐步缩小的同时,软环境方面的差距却较大。
从软环境的二级指标来看,人才环境最高分与最低分分差最大,为96.22;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分差次之,分别为91.73、88.00和87.64;生活环境的分差最小,为61.43。虽然各城市都十分重视人才、金融、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但从实践效果来看,各城市之间在这些方面的差距依旧较大。
从中位数来看,硬环境指数的中位数为50.35,软环境指数的中位数为44.51,比硬环境低了5.84分,低了11.60个百分点。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化发展,各城市在硬环境建设方面的平均水平在提升,但软环境建设仍有待进一步突破。
(四)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营商环境指数排名最高
我们选取了入选城市超过5个的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4],并计算其营商环境指数的平均分。平均分排名前两位的分别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得分分别为63.75和58.47,位列第一梯队;山东半岛和京津冀排名第三和第四位,得分分别为57.59和54.25,位列第二梯队;海峡西岸、长江中游、中原城市群分列第五、第六和第七,位列第三梯队,得分分别为46.60、45.15和35.60。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山东半岛进入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前50的城市最多,分别为14个、7个和6个,中原城市群仅郑州进入前50名。
各个城市群营商环境的主要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在七大城市群中,珠江三角洲坐拥沿海区位优势和广东省重要的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金融环境、技术环境和生活环境均位列首位;山东半岛城市群具有良好的工业产业基础,综合交通网络较为发达,人均基础设施环境排名居首;而京津冀城市群则依托北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于人才有着强大的虹吸效应,在文化交流、国际交往方面形成优势,人才环境和文化环境指标均列第一位。
(五)营商环境指数排名:新一线城市南京突出,二线城市合肥夺冠,三线城市珠海居首
对照第一财经对中国城市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和五线[5]的划分,在新一线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中,南京、武汉、杭州分列第一、第二和第三。
南京的硬环境指数排名第一,软环境指数排名第二。从二级指标来看,南京文化环境位居新一线城市首位,生活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也进入前三,金融环境名列第六。从三级指标来看,空气质量、市政设施完善度、公共汽车密度、本地人才供给、直接融资、私营企业活跃度、服务市场规模、企业研发能力,均位列新一线城市前三位。
武汉的人均基础设施环境和人才环境,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居首。杭州营商环境指数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三,软环境指数排名第一,其中金融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均位列首位。
在二线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中,合肥、济南、厦门分列第一、第二和第三,合肥的软环境指数位列二线城市首位,其中技术创新环境位居二线城市第一。近年来,合肥一直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培育创新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高达3.24%,政府研发投入力度指标排名全国第二。据统计,合肥每天申请发明专利近90个,获得授权10个以上,几乎每天诞生1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成果储备指标位居全国第六。2018年,合肥入选全球科研50强城市,成为典型的“二线城市、一流科研”的代表。
珠海的营商环境指数、软环境指数、硬环境指数在三线城市中均排名第一。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等二级指标也位居三线城市首位。作为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之一,珠海在自贸区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2018年新落户2家世界500强企业,金融环境中外资吸引力位列三线城市第一,全国第六。同时,珠海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新增2家国家级、17家省级技术中心,5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城市生产总值比重高达2.8%,每万人发明专利量64件,技术创新环境中,政府研发投入力度和技术成果储备三级指标均位列三线城市第一,全国第四。
(六)省会城市营商环境各具特色:昆明、贵阳、郑州后发优势明显
在省会城市中,昆明和贵阳具有明显的生态环境优势,自然环境指标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二位。昆明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城市,近几年非常重视软硬环境建设,已在部分指标有所突破:昆明的文化环境,位居西部地区首位,生活环境也具有相对优势,工业化建设的承载能力较强,若能在基础设施环境、技术创新环境和金融环境上有所提升,经济发展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贵阳近几年一直高度重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阿里巴巴、京东、华为等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均落户贵阳,经济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名。从三级指标来看,科研人才供给、大学数量、新兴产业研发团队、政府研发投入力度等单项指标均位列全国前三分之一行列,其营商环境的相对优势有望继续对相关产业落地产生积极推进作用,进而提升未来经济发展潜力。
郑州的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第21名,与排名第二十城市的分差仅有0.07分。在人口红利逐渐褪去的后工业化时期,郑州劳动力优势仍然明显,但在技术创新环境上存在明显短板,其中政府研发投入力度、企业研发能力仅列44名和45名,若能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郑州的营商环境有望再上台阶。
兰州的营商环境指数总分为44.16,排名第57位。从二级指标来看,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生活环境、技术创新环境和金融环境均排名后二分之一。兰州作为甘肃的省会城市,反映本地人才供给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和大学数量指标,排名相对靠前,位列19位和25位。值得关注的是,兰州的营商环境指数排名比GDP总量排名高36名,在同等经济体量的城市中,兰州的营商环境具有相对优势,未来若能在人才环境中的高端人才供给,金融环境中的外资吸引力,生活环境中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就医便利度,基础设施环境中的市政设施完善度和人均道路密度等领域,加大改善力度,未来仍有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七)东北城市营商环境大连、沈阳排名居前
从城市营商环境指数的评价结果来看,大连、沈阳等东北龙头城市,在营商环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
东北城市中,大连营商环境指数、软环境指数、硬环境指数均排名第一。二级指标中,大连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技术创新环境、金融环境位居首位。从三级指标来看,空气质量、公共汽车密度、公路物流承载能力、外资吸引力、直接融资、私营企业活跃度、政府研发投入也都位列东北地区第一。但在硬环境中的市政设施完善度和人均道路密度,文化环境中的私营企业活跃度,技术创新环境中的专利数量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沈阳的营商环境指数、软环境指数、硬环境指数在东北三省中均排名第二,其中市政设施完善度、交通客流承载能力、间接融资、消费市场规模、技术成果储备等三级指标均位列东北地区首位。但在自然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基础设施环境中的人均道路密度,技术创新环境中的政府研发投入力度,生活环境中的幼小入学便利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哈尔滨在人才环境方面的优势明显,位列东北地区首位。其中高端人才供给、政府文教投入力度、本地人才供给均位列东北地区第一名。但政府研发投入力度、私营企业活跃度、技术成果储备指标排名相对靠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东北是传统的重工业基地,资源依赖型产业亟待转型,而“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舆论近几年对东北地区吸引新产业、新业态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2019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结果来看,部分城市在营商环境的细分领域已经有所改善。从文化环境排名看,东北龙头城市,比如沈阳、长春,均位列全国前十。受益于多年的工业化发展,沈阳和长春集聚了优质的高校资源,文化环境中的学术文化指标排名较为靠前,如能在反映市场文化的私营企业活跃度方面精准发力,营商环境改善的成效有望进一步显现。
(八)五个计划单列市营商环境比较:深圳第一,青岛第二
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城市营商环境指数和软环境指数排名,深圳、青岛和宁波排名靠前,厦门、大连相对落后,其中,深圳的营商环境指数、软环境指数和硬环境指数均位列第一位,二级指标中基础设施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金融环境也位列首位。
青岛的营商环境指数、软环境指数和硬环境指数均位居第二,二级指标中基础设施环境、人才环境和文化环境也均列第二名。从三级指标来看,人均道路面积、本地人才供给、外资吸引力、幼教便利度、就医便利度等指标均位居计划单列市首位。
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厦门的空气质量、气候和森林覆盖率等自然环境指标排名优势明显,位列前二,但基础设施指标中的人均道路密度、交通客流承载能力等指标相对靠后,位于后两位。软环境方面,文化环境指标中的私营企业活跃度、学术文化排名位列前二,但生活环境中的消费市场规模、就医便利度指标排名相对靠后,在计划单列市中排名最后一位。
宁波自然环境排名计划单列市第一,与经济发展相关度较高的金融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均名列第二,仅次于深圳。大连的营商环境指数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五,但生活环境排名第一。
四、全面客观评估城市营商环境,切实缩小与企业预期的差距
(一)提升城市营商环境,全面客观评估是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营商环境评价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因此,一个行之有效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必须考虑到企业投资、经营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于政府来说,营商环境已成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全面、客观、动态地评估城市营商环境,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切实改善营商环境,进而推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此,万博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坚持了全面、客观的原则,力求科学、真实地反映各城市的现实。评价结果显示,各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与企业投资感受一致性较高,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营商环境排名靠前,二线城市次之,三四线城市排名较为靠后。但从城市营商环境指数的35个单项指标来看,不同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势和短板差异较大。企业在选择城市落户时,往往会综合考量一个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比较。
就一个城市来说,要提升对企业和人才的综合吸引力,首先,需要站在创业企业和创新人才的角度,全面、客观评估当地营商环境的优势和短板;其次,要将本地营商环境与经济规模或区位优势相近的城市进行比较,找准改善本地营商环境的突破口,精准施策,提升在同类城市中的竞争力;再次,还可以对本市前五年或前十年营商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追溯分析,进而动态分析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人才环境、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的边际变化,更清晰、准确地把脉城市营商环境的历史强项,以及长期存在的瓶颈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全面改善营商环境,切实缩小其与企业预期的差距。
(二)提升软环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万博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显示,经过数十年高速工业化发展,各城市间的硬环境差距已呈现出明显收窄趋势,但软环境差距仍然较大;各城市均比较重视硬环境建设,在硬环境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方式,但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大多数城市尚处于摸索阶段。
从与经济规模的相关性来看,软环境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硬环境,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工业社会后期,相较于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环境等硬环境而言,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人才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等软环境,是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软硬环境都重要,硬环境要继续改善,更要在软环境建设上不断有新的突破,让企业和群众更多受益。”[6]
(三)在发力金融、人才和技术三要素的同时,文化环境的改善不容忽视
提升软环境,各地需要找准抓手。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在抢资金、抢人才、抢技术,在金融、技术和人才环境的提升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本次城市营商环境的评价结果也印证了,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和人才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然而,在发力金融、人才和技术三要素的同时,应该注意到,文化环境与经济规模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对于吸引创业企业和创新人才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后工业时代,创新企业在选择落户地点的时候,除了考虑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相关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还会更多地关注一个城市是否具备自由开放的市场文化环境。创新人才落户时,除了会考虑自然环境和户口、住房等保障政策外,也会关注一个城市是不是具备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围。因此,营造“创新创业雨林”式的文化软环境,也是吸引新经济企业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
(四)持续改善营商环境,避免短期形式主义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需要付诸长期努力的艰巨任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其本质是全面提升一个地方的政策、法治和生活环境,提高要素质量,降低要素供给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各地纷纷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项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企业办事便利度明显提升,相关运营成本有所降低。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提升营商便利度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步骤,但不能将这一阶段性工作当作营商环境建设的全部。
近两年,在中国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如果仅根据北京、上海两市个别办事效率指标的提高,得出中国营商环境大幅上升几十名的评价结果,未必得到企业家、老百姓和海外投资者的认可。换言之,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不能止步于建设几个办事大厅以提升营商便利度,而忽略了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等方面的深层次改革,进而建设透明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要提振资本和企业的投资信心,必须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入手,全面、长久地改善营商环境,避免短期形式主义。既要不断提高硬环境水平,也要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万博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在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综合评估各地营商环境所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其重点不在于入选城市得分多少,更不在于100个城市营商环境指数的排名先后,而在基于数十项营商环境指标的综合研究分析后对相关规律的深入揭示。我们期望能以全面客观的营商环境指标评价推动全社会对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助力中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本报告研究范围限于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排名前100位的城市,覆盖了4个直辖市和23省区的重要大中城市,不包括县级市。
[2]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
[4]城市群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模的批复》、《关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模的批复》、《关于中原城市群发展规模的批复》等国家级城市群批复文件进行划分,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行划分。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选取了入选城市超过5个的城市群。
[5]具体城市划分参见澎湃新闻《中国城市排名有变:北上广深变“上北深广”,无锡重返新一线》
[6]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